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现代邮政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始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陕西和甘肃两省邮电人员训练班及随后的西安邮电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邮电学院,是国家在西北地区重点建设的唯一邮电类普通高校,2012年更名为西安邮电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2000年划转到陕西省,现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是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西北地区唯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和东盟培训任务的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凝练形成了“爱国、求是、奋进”的西邮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西邮精神,遵循“教研统一、开放办学、人文与科学并重”的办学理念,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
学校坐落在西安市南郊,占地1500余亩,设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现有在校学生近2万人。设有14个教学科研单位,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7个一级学科上榜,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综合水平位列省属高校之首。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通信工程、电力电子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3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榜单,学校进入US News2022世界大学工科排名前1000名排行榜。现有48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6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邮政局签约,共建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二三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人才项目和荣誉获得者100余人次。有双聘院士4人,客座教授150余人。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红色基因“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积极践行“新工科”,深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1创新教育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培养”,开设物流管理顺丰班、网络空间安全特长班,产学协同、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获批国家级教学项目34项,省级教改立项6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1项;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4个。学校抢抓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机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荣获“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全国首批“百城千校”试点院校等荣誉称号,打造了创新创业教育西邮品牌。
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学科为主干,将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作为研究重点,在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移动通信、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经济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成为在信息安全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我国提交并获通过的第一个国际标准。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全校教职工共发表论文16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35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0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等460余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获教育部批准,2015年开始开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陕西省教育厅批准,2019年会计学专业“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实验班开始招生。学校与德、美、英、法等十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的4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际电信联盟ITU、亚太电信组织APT等国际机构,IBM、英特尔、思科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邮政公司、顺丰等物流快递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成功召开了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绘就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积极实施党建“三个带动”,深入实施党建进学生公寓,打造了西邮党建工作的靓丽品牌,受到中组部、教育部、陕西省委、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学校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高教系统先进基层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等6个。
建校70多年来,学校人才辈出,遍及华夏,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邮政、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企业和党政机关、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国防生毕业生成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学校办学成就。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邮电大学。
(2023年11月更新)
党委书记 | 马宁 | 校长 | 卢光跃 | |||||||
党委副书记 | 卢光跃 | 郑大远 | 安增旺 | 张秦安 | 副校长 | 韩江卫 | 楼旭明 | 苗忠 | ||
纪委书记 | 张秦安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平台类型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11 |
2 | 网络事件预警与防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平台类型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陕西省“13115”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8 |
2 | 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 | 陕西省工信厅 | 研究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09 |
3 |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09 |
4 | 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工信厅 | 研究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10 |
5 | 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 | 陕西省公安厅 | 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1 |
6 | 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 | 陕西省工信厅 | 研究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12 |
7 | 陕西省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发改委 | 工程研究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3 |
8 | 电子信息现场勘验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 公安部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3 |
9 | 西安邮电大学信息产业科普中心 | 陕西省社科联 |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4 |
10 | 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省委宣传部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5 |
11 | 片上系统协同创新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6 |
12 | 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13 | 陕西省信息通信网络及安全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科技厅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14 | 陕西省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科技厅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2018 |
15 | 陕西党史人物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8 |
16 | 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基地 |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8 |
17 | 西安邮电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科普基地 | 陕西省社科联 |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9 |
18 | 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自动分拣技术 | 国家邮政局 | 研发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自动化学院 | 2019 |
19 | 陕西省泛在电力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发改委 | 工程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9 |
20 | 微波光子与下一代宽带通信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陕西省科技厅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9 |
21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无人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9 |
22 | 陕西省数字化融合与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 | 陕西省科技厅 | 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20 |
23 | 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创新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20 |
24 |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省级研究中心 |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2020 |
25 | 现代邮政协同创新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21 |
26 |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 陕西省社科联 |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图书馆 | 2021 |
中国科协 | 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图书馆 | 2022 | ||
27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5G+工业互联网通讯终端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21 |
28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毫米波通信及检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21 |
29 | 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基地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2022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 自动化学院 | 2023 |
厅局级科研平台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平台类型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西安市互联网数据统计与分析工程实验室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实验室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3 |
2 | 陕西省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 研究中心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3 |
3 | 西安市智慧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4 | 西安市电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工程实验室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实验室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7 |
5 | 西安市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监测及水质监测光电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7 |
6 | 西安市虚拟现实沉浸式拍摄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数字艺术学院 | 2017 |
7 | 西安市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2018 |
8 | 西安市现代物流工程实验室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实验室 | 现代邮政学院 | 2018 |
9 | 西安市先进控制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2019 |
10 | 数字经济与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科技创新智库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9 |
11 | 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专家A类智库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9 |
12 | 西安市微波光子与光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电子工程学院 | 2020 |
13 | 西安市物联网泛在工程创新联合体 | 西安市科技局 | 西安市创新联合体 | 自动化学院 | 2021 |
14 | 西安市智能质检创新联合体 | 西安市科技局 | 西安市创新联合体 | 大数据创新发展研究院 | 2021 |
15 | 安塞腰鼓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数字艺术学院 | 2022 |
16 | 西安机器人智能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西安市科技局 | 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自动化学院 | 2022 |
17 | 西安市大数据密码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22 |
18 | 西安市物联网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研究中心 | 计算机学院 | 2022 |
19 | 5G雷达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 | 陕西省教育厅 | 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 | 电子工程学院 | 2022 |
20 |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馆 | 西安市政府 | 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 | 图书馆 | 2023 |
21 | 安全智联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23 |
(2023年4月更新)
国家级科研平台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平台类型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11 |
2 | 网络事件预警与防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平台类型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陕西省“13115”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8 |
2 | 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 | 陕西省工信厅 | 研究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09 |
3 | 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09 |
4 | 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工信厅 | 研究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10 |
5 | 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 | 陕西省公安厅 | 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1 |
6 | 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 | 陕西省工信厅 | 研究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12 |
7 | 陕西省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发改委 | 工程研究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3 |
8 | 电子信息现场勘验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 公安部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3 |
9 | 西安邮电大学信息产业科普中心 | 陕西省社科联 |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4 |
10 | 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省委宣传部 |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5 |
11 | 片上系统协同创新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6 |
12 | 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13 | 陕西省信息通信网络及安全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科技厅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14 | 陕西省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科技厅 |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2018 |
15 | 陕西党史人物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8 |
16 | 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基地 |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8 |
17 | 西安邮电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与新媒体传播科普基地 | 陕西省社科联 |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9 |
18 | 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自动分拣技术 | 国家邮政局 | 研发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自动化学院 | 2019 |
19 | 陕西省泛在电力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发改委 | 工程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9 |
20 | 微波光子与下一代宽带通信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陕西省科技厅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9 |
21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无人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9 |
22 | 陕西省数字化融合与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 | 陕西省科技厅 | 省软科学研究基地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20 |
23 | 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创新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20 |
24 |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省级研究中心 |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2020 |
25 | 现代邮政协同创新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现代邮政学院 | 2021 |
26 |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科学教育普及基地 | 陕西省社科联 | 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图书馆 | 2021 |
中国科协 | 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图书馆 | 2022 | ||
27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5G+工业互联网通讯终端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21 |
28 |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毫米波通信及检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陕西省科技厅 | “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21 |
29 | 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基地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2022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 自动化学院 | 2023 |
厅局级科研平台 | |||||
序号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平台类型 | 依托学院 | 批准时间 |
1 | 西安市互联网数据统计与分析工程实验室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实验室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3 |
2 | 陕西省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 | 研究中心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3 |
3 | 西安市智慧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16 |
4 | 西安市电磁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工程实验室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实验室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7 |
5 | 西安市高压电力设备绝缘监测及水质监测光电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子工程学院 | 2017 |
6 | 西安市虚拟现实沉浸式拍摄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数字艺术学院 | 2017 |
7 | 西安市大数据与智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学院 | 2018 |
8 | 西安市现代物流工程实验室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实验室 | 现代邮政学院 | 2018 |
9 | 西安市先进控制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自动化学院 | 2019 |
10 | 数字经济与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 西安市科技局 | 科技创新智库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9 |
11 | 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创新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专家A类智库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19 |
12 | 西安市微波光子与光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电子工程学院 | 2020 |
13 | 西安市物联网泛在工程创新联合体 | 西安市科技局 | 西安市创新联合体 | 自动化学院 | 2021 |
14 | 西安市智能质检创新联合体 | 西安市科技局 | 西安市创新联合体 | 大数据创新发展研究院 | 2021 |
15 | 安塞腰鼓 | 陕西省教育厅 | 2021年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数字艺术学院 | 2022 |
16 | 西安机器人智能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西安市科技局 | 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自动化学院 | 2022 |
17 | 西安市大数据密码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西安市科技局 | 重点实验室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22 |
18 | 西安市物联网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 西安市发改委 | 工程研究中心 | 计算机学院 | 2022 |
19 | 5G雷达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 | 陕西省教育厅 | 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 | 电子工程学院 | 2022 |
20 | 西安邮电大学通信馆 | 西安市政府 | 西安市科普示范基地 | 图书馆 | 2023 |
21 | 安全智联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陕西省教育厅 | 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2023 |
(2023年4月更新)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校上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3至2020年学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获批国家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获国家级立项10项,省级立项96项,省级及以上教改立项3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21项,获国家级规划教材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获批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653项,国家级345项。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邮电大学为目标,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多年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先后实施了“3+1创新教育培养”、中外合作“1+2+1”及“2+2”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国防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英联合班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现代邮政产业学院获批陕西省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申请专项资金、学校自筹、合作单位捐赠等方式,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建成了由8个基础实验中心、29个学科专业实验室、9个创新及专业能力实习基地、4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一大批校内外实习基地群组成的三层次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9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校第191位。
西安邮电大学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2004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2700余人,拥有12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2020年通信工程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陕西省重大需求,在5G无线传输技术、GPU芯片研发、无线网络安全、刑侦图像处理、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金融风险分析、数字经济、陕西党史人物研究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宽带无线通信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自主研发的GPU芯片通过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公共安全领域,大力开展图像类、电子物证类案件辅助侦破与研究,为“平安陕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政府信息化领域,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技术标准被工信部称为“陕西模式”在全国推广;电子商务领域,打造的“山阳模式”“武功模式”“照金模式”,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陕西党史人物领域,在习仲勋等领导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绩,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全国首批“百城千校”试点院校、陕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等,建有多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研究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近100%。
西安邮电大学现有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目前设有4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优势突出的人才培养特色,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和现代邮政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分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两个校区办学,现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现代邮政学院(物流学院)、理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艺术学院、体育部、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二级教学单位。
学校践行“开放办学”理念,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思科公司、印度塔塔公司和国内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烽火通信及通信运营企业、邮政企业等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训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探索出“3+1创新教育培养”、中外合作“1+2+1”及“2+2”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英联合班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构建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红色基因“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毕业生大多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等国有企业及华为、中兴、爱立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西安邮电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99年,是西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成人教育机构的院校之一。从1955年开始举办全国邮电函授教育,试办《邮政通信》专业以来,历经六十余年的办学,为我国邮政、电信企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毕业生大多成为邮政、电信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还有许多毕业生走上了中高层领导岗位。近年来,学院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依托西安邮电大学整体办学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办学思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先后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广东、湖南、海南13省建立17个函授站,现有14个本科,5个专科,涉及通信、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学科。2020年开展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招生工作。
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中,学院依托邮政电信行业特点,在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为邮政、移动、联通、电信、铁塔等企业承担大量的员工培训。同时积极创新,努力开拓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先后建立“一级注册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全国通信工程建设招标采购人员培训基地”“西安市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基地”、“甘肃邮政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陕西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已多次举办一级注册建造师(通信与广电工程)继续教育培训班、全国通信工程建设招标采购人员岗位培训班、邮政电信行业高管培训班、兰州军区“动漫培训班”、西安市军队转业干部岗前培训、陕西省邮政管理局快递业务员技能鉴定培训等大量培训班。
西安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和台港澳办公室是我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归口管理和服务部门。现有编制6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和保持西安邮电大学与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和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长、短期访问学者和外籍友人;各类合作办学项目的联络、审核及相关的管理协调,校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开发和交流协议的签署管理工作,以及举办国际会议、讲座和研讨班;办理校内人员因公长、短期出国(出境)手续等事务。
国际教育学院主要开展学生境外交流项目和来华留学项目的开发、运行和归口管理,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合署办公。
台港澳办公室是处理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务的专门机构。台港澳办公室主任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任。
(2019年12月17日更新)
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西安邮电大学
邮政编码:710121
电话:029-88166147
传真:029-88166180
Email:international_office@xupt.edu.cn
西安邮电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和台港澳办公室是我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归口管理和服务部门。现有编制6人。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和保持西安邮电大学与境外大学、教育机构和有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长、短期访问学者和外籍友人;各类合作办学项目的联络、审核及相关的管理协调,校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开发和交流协议的签署管理工作,以及举办国际会议、讲座和研讨班;办理校内人员因公长、短期出国(出境)手续等事务。
国际教育学院主要开展学生境外交流项目和来华留学项目的开发、运行和归口管理,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合署办公。
台港澳办公室是处理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务的专门机构。台港澳办公室主任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任。
(2019年12月17日更新)
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西安邮电大学
邮政编码:710121
电话:029-88166147
传真:029-88166180
Email:international_office@xupt.edu.cn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二三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人才项目和荣誉获得者100余人次。有双聘院士4人,客座教授150余人。
首席科学家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西安邮电大学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 |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 | 学位授权点代码及名称 | 授权层次 |
1 | 02经济学 | 0202应用经济学★ | 硕士 |
2 | 03法学 |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 硕士 |
3 | 07理学 | 0702物理学★ | 硕士 |
4 | 08工学 | 0803光学工程★ | 硕士 |
5 | 08工学 |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 硕士 |
6 | 08工学 |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 硕士 |
7 | 08工学 |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 博士 |
8 | 08工学 |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 硕士 |
9 | 08工学 |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硕士 |
10 | 08工学 | 0835软件工程★ | 硕士 |
11 | 08工学 | 0839网络空间安全★ | 硕士 |
12 | 12管理学 |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 |
13 | 12管理学 | 1202工商管理学★ | 硕士 |
14 | 05文学 | 0551翻译(专业型) | 硕士 |
15 | 08工学 | 0854电子信息(专业型) | 硕士 |
16 | 08工学 | 0855机械(专业型) | 硕士 |
17 | 08工学 | 0861交通运输(专业型) | 硕士 |
18 | 12管理学 | 1251工商管理(专业型) | 硕士 |
19 | 12管理学 | 1252公共管理(专业型) | 硕士 |
20 | 12管理学 | 1253会计(专业型) | 硕士 |
21 | 12管理学 | 1256工程管理(专业型) | 硕士 |
22 | 13艺术学 | 1354戏剧与影视(专业型) | 硕士 |
注:★为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西安邮电大学省部级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 学科名称 | 批准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信息与通信工程 (陕西省一流学科) |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发改委 陕西省财政厅 | 2018.08 |
2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1.12 |
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1.12 |
4 | 应用经济学 | 陕西省教育厅 | 2001.12 |
5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信息产业部 | 2000.01 |
6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信息产业部 | 2000.01 |
7 | 产业经济学 | 信息产业部 | 2000.01 |
西安邮电大学科研工作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目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以获取原始性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动力,使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究平台和重点基地建设日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日益得到重视,科技开发取得了重要突破。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其中,“40G bit/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TD-SCDMA基站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产业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网络安全国际标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批准为国际标准。近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6000多篇,其中,被SCI、EI 收录论文35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0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460余部。
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事件预警与防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信息通信网络及安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邮政行业技术研发中心——自动分拣技术、陕西省“四主题一联合”无人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微波光子与下一代宽带通信技术、陕西省数字化融合与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陕西省(13115)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通信片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片上系统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电子商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电子信息现场勘验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支持中心、陕西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陕西省法庭科学电子信息实验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相继落户我校,在宽带无线、下一代互联网、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与信息安全、刑侦图像处理、信息产业经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邮政网络组织与优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通过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依托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为推动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战略、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1月更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教育部有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西安邮电大学是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由陕西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第三条 学校全称:西安邮电大学,学校代码:11664(部标)。
第四条 学校地址:西安市雁塔区红专南路2号(雁塔校区);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18号(长安校区)。
第五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研究生、本科。
第六条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西安邮电大学。本科学历颁发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相应学位证书。
第七条 学校招生工作在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
第二章 招生计划
第八条 学校本科招生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按教育部下达,由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为准公布。学校将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使用。
第三章 录取规则
第九条 西安邮电大学招生录取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各省(区、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录取原则。
第十条 院校志愿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按各省(区、市)的规定执行。院校志愿按照顺序(梯度)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按志愿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考生投档成绩相同时,则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分数排序。
第十一条确定录取专业时,在进档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情况下,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安排专业。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如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按照调剂考生分数(位次)由高到低顺序依次调剂录取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如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第十二条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在高考改革地区招生专业选测科目要求以当地招生部门公布为准;高考改革地区投档分相同时,参照所在省(区、市)相关同分排序政策执行,如所在省(区、市)无要求,则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分数排序。
第十三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在考生统考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成绩及位次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第十四条 高水平运动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录取按国家有关文件和学校的相应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代码080701H,为我校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入校后不能转专业。合作办学专业学制四年,采用“4+0”(四年均在国内)培养模式,完成全部四年学业且达到授位条件的学生,可获得西安邮电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第十六条 学校认可2023年教育部和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全国性政策性加分,并按照加分后的投档成绩提档和录取专业。
第十七条 对考生身体情况要求,将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规定。新生入学报到后,必须进行体检复查;凡不符合《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规定者或高考体检作弊者,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学校外语使用英语教学,建议高考应试语种为非英语的考生谨慎填报。
第十九条 学校所有专业对录取男女生没有比例限制。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学费标准:按照陕西省价格主管部门核定标准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奖励资助体系。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
学校奖学金:
1.校长奖学金:每生5000元。
2.等级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每生1500元,二等奖学金每生1000元,三等奖学金每生500元。
3.边疆少数民族奖学金:奖励新疆、西藏等地母语非汉语的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一等每生500元,二等每生300元,三等每生200元。
4.助学奖学金: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等级奖学金的基础上每生追加200元。
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时,办理绿色通道手续,可暂缓缴纳学费。
困难补助:面向因病因灾等情形突发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形予以困难补助。
勤工助学:学校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按规定计酬发放。
第二十二条 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西安邮电大学招生就业处
招生咨询电话:029-88166199 029-88166660(志愿填报期间)
招生网址:http://zhaosheng.xupt.edu.cn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由西安邮电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 邮政编码:710121
联系电话:88166199
志愿填报期间咨询电话:029-88166660(6月10日至6月30日)
E-mail:zsb@xupt.edu.cn
学校主页:http:// www.xupt.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 zhaosheng.xupt.edu.cn
微信公众帐号:xuptzs
监督电话:029-88166195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于1999年成立,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2004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2022年招收第一届博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在校研究生3670余人,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20年通信工程学科首次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在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3个学科上榜。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首次进入全国该学科排名前20%,位列全国高校前34名,陕西高校前4名。
学校现有博硕导师500余名。教师队伍中有100余人次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人才称号和荣誉。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含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0个(含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7个)和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4个。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9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基地,在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分析、芯片设计与制造、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电子商务、陕西党史等领域具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陕西省重大需求,在5G无线传输技术、GPU芯片研发、无线网络安全、刑侦图像处理、北斗导航、高性能计算、金融风险分析、数字经济、陕西党史人物研究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宽带无线通信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电路设计领域,自主研发的GPU芯片通过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公共安全领域,大力开展图像类、电子物证类案件辅助侦破与研究,为“平安陕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政府信息化领域,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技术标准被工信部称为“陕西模式”在全国推广;电子商务领域,打造的“山阳模式”“武功模式”“照金模式”,在帮助农民增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陕西党史人物领域,在习仲勋等领导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绩,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全国首批“百城千校”试点院校、陕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等,建有4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研究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近100%。
(数据截止2023年3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筹办好全球秦商大会精神,高质量办好秦商大会特色活动之一“陕西高校校友回归系列活动”西安邮电大学分会场活动,9月20日上午,学校举办的“西邮——校友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长安校区东区逸夫报告厅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优秀校友齐聚一堂,共话母校情,共谋发展路。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卢光跃出席论坛活动并致辞,西安市科技局总工程师胡志启、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副局长任伟,我校副校长楼旭明、苗忠出席论坛活动。副校长韩江卫主持论坛活动。
副校长韩江卫主持论坛活动
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中国互联网协会智慧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83级财会专业校友元建兴,中国联通陕西省分公司原副总经理、83级财会专业校友董建良,中国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87级邮电经济管理专业校友张崇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安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87级财会专业校友杨春胜,香港宜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地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委员、85级邮政管理专业校友何伟宁,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96级市场营销专业校友侯浩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97级计算机软件专业校友万相昱,秦商总会代表、浙江火力星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03级经济学专业校友李生波,英国陕西商会会长、英国陕西联谊会执行会长许雯,全国各地校友会会长、副会长,省内外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任职的优秀校友,以及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我校二级教授张鸿,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卢光跃致辞
论坛活动上,卢光跃代表学校和全体师生对回到母校的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卢光跃表示,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邮的建设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卢光跃强调,校友是学校最大的财富,校友们彰显了学校的荣光、荣耀了西邮,始终是学校发展的特殊资源和最可靠的支持力量。西邮发展也得益于陕西省、西安市良好的发展态势、利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为地方积极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服务求支持,通过支持求发展。在此次全球秦商大会召开之际,他号召全体校友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和所在企业优势,充分利用好西安市的政策利好,在三秦大地上开发兴业、投资创业,施展才华、筑梦圆梦,共享新时代陕西建设发展的机遇与辉煌,为母校和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西安市科技局总工程师胡志启致辞
胡志启在致辞中对西安邮电大学各位校友回归西安、共建西安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西安邮电大学为西安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胡志启指出,长期以来,西安邮电大学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方位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胡志启表示,2022年西安成功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西安科技创新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西安市科技局将与西安邮电大学携手同行,在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集聚科技人才、服务科创团队等方面尽心竭力提供“五星级服务”,共同助力西安邮电大学校友在西安放飞创业梦想、收获精彩人生。
秦商总会代表、浙江火力星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生波致辞
李生波在致辞中代表秦商总会,向本次“西邮——校友合作与发展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母校多年来的培养表示衷心感谢。李生波表示,秦商总会是海内外各秦商机构、陕西商会、秦商企业和支持关心陕西发展的人士、组织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是全球秦商的“总联络站、总服务台、精神总部、秦商家园”。秦商总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支持西邮校友发展,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发展。希望各位校友们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为母校建设献计献策,汇聚母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西安市投资局副局长任伟作西安投资环境推介
任伟作了《西安市经济产业发展情况》的推介,他从发展空间、产业体系、创新能力、人才储备、服务保障等方面介绍了西安投资环境。任伟表示,“校友经济”以校友与母校及与所在城市的情感为纽带,以校友资智回归为着力点,促使“城市+母校+校友”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让校友创富得利、让母校荣光得名、让城市发展复兴,实现三者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共赢。
论坛活动中,卢光跃为西安邮电大学校友企业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长何伟宁授牌。
论坛活动中举行了校企项目签约仪式。在卢光跃、胡志启、任伟、韩江卫、楼旭明、苗忠共同见证下,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彦萍与广州森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河福,芯瞳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孔建军与西安特发千喜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许振喜;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韦久丽与锐捷公司陕西区域副总经理毕晨嘉,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孙爱晶与西安昱讯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良签署校企项目合作协议。